六波罗蜜为佛教用语。
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邪见)。
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
一旦游到岸边,登上陆地就安全、安稳,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所以称为度到彼岸。
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就是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称为波罗蜜。发菩提心者,必须修种种的六度万行,以完成他成佛之愿。
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一檀波罗蜜 二尸罗波罗蜜 三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波罗蜜 六般若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就是羼提波罗蜜 羼提。
一檀波罗蜜 二尸罗波罗蜜 三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波罗蜜 六般若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就是羼提波罗蜜 羼提。
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
一者生忍。二者法忍。
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能忍不著。不生憍逸。
二于嗔骂打害中。能忍不生嗔恨怨恼。是为生忍。云何法忍。
法忍有二种。一者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二心法。谓嗔恚忧愁疑淫欲憍慢诸邪见等。
菩萨于此二法。能忍不动。是名法忍。菩萨以质直清净心。
修此二忍。为羼提。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住羼提中。能具修五种心。是时羼提。名波罗蜜。
何等为五。一知忍实相。虽不得能忍之心所辱之事。而随对生法二种所辱之境。心能安忍不动余四心类如檀中分别。
菩萨若能具足。修此五种心随所忍事。
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修忍。名为行羼提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羼提波罗蜜。具足成就
--------------------------------------------------------------------
忍辱仙人的故事
过去,有一位国王带领许多妃嫔、宫女到郊外游戏打猎。途中,国王追逐野兔走远了,妃嫔们于是在树林中等候。
妃嫔们看到一位修道者正在林中沈思,于是向他请教。国王回来之后,责备她们与陌生人说话。
“我不过是指导她们学习忍辱的精神而已。”修道人安详地回答。
“哈哈!你自命为忍辱的人吗?我倒要试试你的忍辱修养。”说著,他挥剑,将修道者的手臂斩断。
“现在,你该愤恨了吧!”国王得意地说著。
修道者虽然痛苦,仍然和缓地看著他,回答:“我不愤恨。怀恨只有冤冤相报。将来我成道后,一定要来度化你,以了结这段业缘。”
容忍,宽恕在他的神态中表露无遗。国王感动极了,跪在地上,深深忏悔。
修道者以德报怨的精神,充分完成忍辱的修养。
这位忍辱仙人,正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
--------------------------------------------------------------------
忍辱仙人的故事
过去,有一位国王带领许多妃嫔、宫女到郊外游戏打猎。途中,国王追逐野兔走远了,妃嫔们于是在树林中等候。
妃嫔们看到一位修道者正在林中沈思,于是向他请教。国王回来之后,责备她们与陌生人说话。
“我不过是指导她们学习忍辱的精神而已。”修道人安详地回答。
“哈哈!你自命为忍辱的人吗?我倒要试试你的忍辱修养。”说著,他挥剑,将修道者的手臂斩断。
“现在,你该愤恨了吧!”国王得意地说著。
修道者虽然痛苦,仍然和缓地看著他,回答:“我不愤恨。怀恨只有冤冤相报。将来我成道后,一定要来度化你,以了结这段业缘。”
容忍,宽恕在他的神态中表露无遗。国王感动极了,跪在地上,深深忏悔。
修道者以德报怨的精神,充分完成忍辱的修养。
这位忍辱仙人,正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