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About 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 The Great Assembly to Liberate All Beings of Water and Land www.kmspks.org

Sunday, December 27, 2015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开示(传喜法师介绍大随求陀罗尼)
无量光佛教网 - 佛门网 - 佛要救你 - 净土宗门户 - 佛教网


                                  传喜法师于台湾(10.09.05)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之功德利益,首先是大随求心咒: 嗡、跛囉跛囉、三跛囉三跛囉、印捺哩野、 戌達尼、吽吽、嚕嚕、夏咧、梭哈【以上文字由整理员根据现场发音整理,仅供参考。根据梵音,佛教常兴更正为“嗡 拔啦拔啦 桑拔啦桑拔啦  因得哩呀 维(念wi)肖(念xuo)达你 吽吽 噜噜 夹磊 梭哈”。以下图片梵音来自蔡文端居士网站,第四个在相关佛经中也命名为“心中心咒”】

 
     功德摘要:此咒能与一切众生最胜安乐,不为一切夜叉罗刹,及癫痫病饿鬼塞揵陀鬼。诸鬼神等作诸恼害。亦不为寒热等病之所侵损。所在之处恒常得胜,不为斗战怨仇之所侵害能摧他敌。厌蛊咒诅不能为害。先业之罪悉得消灭。毒不能害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水不能溺。不为雷电霹雳及非时恶风暴雨之所损害。若能书写带在颈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胜清净。常为诸天龙王之所拥护。又为诸佛菩萨之所忆念。金刚密迹四大天王。及天帝释大梵天王。毗纽天大自在天。俱摩罗军众比那夜迦。大黑天难提鸡说天等。昼夜而常随逐拥护持此咒者。又为摩帝揵拏天众。及余自在诸天神众亦如是拥护。又为诸魔天众。及诸眷属神咒诸神大威德者。并余无量诸天神等。彼诸天众悉来拥护。若此神咒在身手者。鬼子父母摩尼跋陀神。富那跋陀神力天大力天。胜弃尼神俱吒檀底神。功德天大辩天等。恒常随逐而拥护之。
     就是作为大随求大自在陀罗尼这个咒,如果是戴在身上的话,像刚才法师发给大家的,这样戴在身上,本来自己有这样业报的,这样的罪业也能消除,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遇到坏人或者是恶事等,但是呢得诸天神拥护。就是过去的恶业能消,当下的这些恶事也能够消除,都能够避开。
     它这里面,总的把这个三界的神,特别是六欲天神,对我们人间作用比较大的,像四天王下面一些天王,乃至帝释天,第二层帝释天,一直到第六层的魔王和眷属。若是有人配戴在身上或者是系在手臂上,不管是善神还是魔众,都会以这个神咒的威德力而拥护配戴它的人,所以经典里这样介绍。下面我们继续往下读:
     若有女人受持此神咒者。有大势力常当生男。受持胎时在胎安隐。产生安乐无诸疾病。众罪消灭必定无疑。以福德力财谷增长。所说教令人皆信受。常为一切之所敬事。
     带此咒者虽未入坛。即成入一切坛。与入坛者成同其行。不作恶梦重罪消灭。有起恶心来相向者。不能为害持此咒者。一切乐欲所求皆得。
     这一段就是说,有女的如果配戴这个咒的话,她会生男孩,由这个咒的大势力故,常当生男,生男孩会多。所以说这个是秘密哦,这是个密法。在怀孕的时候母子都会平安,在生产的时候也不会痛苦,而且整个过程当中都不会生病,过去的重罪都能够消灭,必定无疑,这是说明这个咒的大功德力。而且福德、财力、乃至种种的资生产业都能增长,自己讲话别人都能够信受。前面讲的天众,常为一切之所敬侍,尊敬啊、奉侍。
     而且戴这个咒的人,虽然没有住在坛城当中,没有来到寺院里,没有来到塔中。但是只要戴着这个咒,就好像住在寺院里一样,就好像进入坛城,进入道场,进入塔庙一样的, 就等同于这样。而且与在塔庙、在坛城、在殊胜处的人一模一样的,他所做的功德,我们戴这个咒的人也完全具足。
     不仅白天如此,就是晚上都不做恶梦的,所以“不做恶梦,众罪消灭”。有的人,这个人本不善,他以不善念来要欺呀、骗你呀,甚至要来害你,但是你配戴这个咒的话,这个人就不能够成功,所以不能为害。他对持咒的人以恶心来害你,但是因为你持这个咒,他也没有办法来伤害到你。而且所有的这些快乐,你自己好的愿望所求皆得,善愿都能够成就。继续我们往下读:
     尔时世尊说此神咒已。告大梵言。若有暂闻此陀罗尼者。所有一切罪障悉得消灭。若能诵持者。当知是人即是金刚之身。火不能烧。大梵当知如迦毗罗大城。罗睺罗童子在母胎时。其母释种女耶输陀罗自投火坑。于时罗睺罗在母胎中忆念此咒。其大火坑寻即变成莲华之池。此是神咒力故。以是因缘火不能烧。佛告大梵毒不能害者。如善游城丰财长者子。善持诸余一切禁咒。恃咒力故。召摄德叉迦龙王忘不结界。其龙嗔怒啮损。是人受大苦恼。命在须臾无能救者。于其城中有一优婆夷名曰无垢。常持此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其优婆夷起大慈悲。心生怜愍往诣其所。以此咒咒之才经一遍。其毒消灭还得本心。
     这个里面世尊跟大梵天也说,这个咒的功德力能够入火而不为火烧,佛陀这里面就举了一个例子,说在迦毗罗大城中,佛陀以前的太太耶输陀罗,当佛出家之后,她一直怀孕怀了六年,这是什么因缘呢?是佛的爸爸净饭王,有一次佛陀要求出家他不同意,说我们连子嗣都没有,现在就你一个独生子,你要出家连孙子都没有,怎么可以呀。结果佛陀就一指耶输陀罗的肚子说她已经有怀孕了,随着佛陀手指的一道白光,真的她就怀孕了。
     但是这一怀孕就六年之久,所以宫庭内外有人就纷纷议论,说悉达多太子不在家这么久,她怎么会怀孕呀。甚至连父王净饭王和宫庭里很多的官员都知道。耶输陀罗为了证明,怎么办呢,这时候小孩还没有生下来,她还怀着孕。她就,我们捻香的里不是有戒定真香嘛,就是耶输焚香。我们念戒定真香,只知道是耶输陀罗尼焚檀香,然后身投在火当中不得焚烧,变成莲花池。在这个经典里面,佛陀才说出真正的原因。
     因为当时在耶输陀罗肚子里面的罗睺罗,他是不是这一生才刚刚修行啊?他不仅是这一生,在佛陀授记里就讲到,佛陀在《法华经》、《涅槃经》里面都讲到罗睺罗不仅这一世做佛陀的儿子,以后所有佛出世罗睺罗都做他的儿子,为佛子。而且罗睺罗在修行里面,十大佛子当中叫密行第一,他的密行是第一的,所以在密宗里面是尊罗睺罗为祖师的,对密咒,生生世世他的功德力非常强。所以虽然在妈**肚子里,但是以罗睺罗在妈妈肚子里,胎中忆念此咒的时候,他妈妈投到火里,火就不能再烧了。
     我们知道舍利佛是不是,舍利佛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妈妈跟她哥哥辩论,她哥哥就再辩论不过她了。以前从来没有赢的,但是自从她怀孕,有舍利佛来到他妈妈肚子里投胎,他舅舅就再辩不过她了,智慧就没有她高了。所以你可以知道,这个咒,就是你带着这个咒投胎都不得了,妈妈都不会被火烧到。
     下面佛陀又讲了一个,如果带这个咒的话,大梵,这个咒毒也不能害啊。佛陀又举一个例子,说善游城有一位丰财长者子,这位长者子也是能够通达很多的咒语。有一次,他用咒来召德叉迦龙王,印度人喜欢什么知道吗?印度人喜欢玩蛇,印度这个地方蛇很多的,毒蛇。有的呢他会念一种咒,有一种法术,他能把蛇召出来。在中国也有,这个很奇怪,像冬天蛇都冬眠了,但会调蛇的人连冬天修这个法,都能把很多的蛇召到他面前来,在中国前几年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他会那样。在印度这是他们的特色,一直到现在全世界都有名的,印度人有的靠蛇吃饭的。
     这位丰财长者子也是,他把这个蛇,这蛇像龙王一样很威猛的,它的名字叫德叉迦龙王,虽然把它召来了,之后怎么样?没有结界,就是说虽然有这个能力把它召来,但是没有结界的缘故,这个龙就很生气,就咬了他一口。
     我们现在可以想,被一个大毒蛇,好像是眼睛王蛇一样咬了一口,这时候苦不苦?被蛇咬了中起毒来那很痛很痛的。所以受大苦恼,命在须臾。被毒蛇咬到之后很快就会死的,所以说无能救者,没有谁能来救得了。
     这个时候,在城当中有个叫无垢的优婆夷,她懂得随求大自在陀罗尼神咒。这个优婆夷知道丰财长者的儿子被蛇咬了之后,她就起大慈悲心来帮他念这个咒,其它没有一个可以救他的。就是以这个咒,以慈悲心心生怜愍,对着长者子就念一遍这个咒,其毒消灭还得本心。有的被蛇咬了,中毒之后会昏迷过去的。她就咒了一遍,这个蛇毒就消除了,长者子就清醒过来了,“还得本心”就是指清醒过来了。好,下面我们继续读啊:
     复次大梵波罗柰城有王名曰梵施。时邻国王有大势力。起四种兵来罚梵施。时四种兵入至波罗柰城。其王梵施既知是已。敕城内人汝等勿怖。我有神咒名随求即得陀罗尼。此咒神力能摧他敌及四种兵。其时梵施澡浴清净着新净衣。书写此咒持在身上。即往入阵王独共战。四兵降伏来归梵施。大梵当知此神咒有大威力。如来印可常应忆念。当知此咒于佛灭后利益众生。
     就是说,佛把这个法吩咐给大梵天王,大梵天是三界当中最高的天,佛咐嘱他,当我灭度之后,你不要忘掉把我的这个法也要去利益众生。这里面也讲一个故事,这厉害了,别的国家来入侵它,众兵压城,甚至已经进入到了波罗柰城,因为过去二千多年前,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部队那么多的,城也没有那么坚固,所以别人入侵的时候也相对简单一点。像我们中国的八达岭,我们看那个长城,那就算是很厉害很厉害了,很先进的军事设施了。
     所以可以知道,当时别人来入侵波罗柰城,这个梵施国王他怕大家去了受伤害,他这也是大慈悲心,我一个人就可以了。然后澡浴清净,新衣服穿上,写这个咒配戴好,然后告诸大家:我有大随求自在陀罗尼,持此咒入军阵之中。一个国王就跟对方去打仗,你看。结果要不要打?有没有打?没有打,别人自然投降。这谁的力量?大随求自在陀罗尼的力量,叫不战而胜。说明这个国王够信心吧。
     复次大梵若有人带此咒者。当知如来以神通力拥护是人。当知是人是如来身。当知是人是金刚身。当知是人是如来藏身。当知是人是如来眼。当知是人披金刚甲。当知是人是光明身。当知是人是不坏身。当知是人能摧伏一切怨敌。当知是人所有罪障悉皆消灭。当知是咒能除地狱一切苦难。
     佛陀在这边告大梵天王,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修行要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来身、金刚身、如来藏身、如来眼、金刚甲、光明身、不坏身、摧一切怨敌,这都是我们修行佛法要追求的果,要追求的目的,戴此咒。所以对于咒的功德力,《金刚经》里面佛说到空的功德力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生怖畏。然后佛说,若有众生听闻此经不惊不怖,不怀疑不奇怪,不生怖畏,当知是人不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佛的这个金刚语。
     所以佛为什么要说三乘教法,先说简单的,说无我,人是无我的。我们自己可以观察,确确实实可以证明,然后一步一步。佛后来就讲,我不敢一上来就说殊胜的,听法不信故,反而会堕落。所以信心是很难生的,佛的果地威德的境界,我们众生极难测量,就以信心得入,这个门是靠信心能够进去的。下面:
     大梵当知昔有比丘有少信心。于如来戒有所缺犯而行偷盗。现前僧物及常住僧物。四方僧物独将入已。而是比丘后遇重病受大苦恼。有一优婆塞婆罗门起大慈悲。书此神咒系病比丘颈下。系已应时一切病苦悉皆消灭。于后寿尽命终堕于阿鼻地狱。其比丘尸殡在塔中咒在尸上。其比丘塔今由现在满足城南。因此比丘暂入地狱。诸受罪者所有苦痛。悉得止息普得安乐。其地狱中所有火聚亦皆消灭。是时狱卒见是事已甚大惊怪。具以上事白阎罗王。时阎罗王告狱卒言。是大威德先身舍利。汝等可往满足城南看有何物。于是狱卒受教而去。于初夜分到彼塔所。见塔光明如大火聚。于其塔中见比丘尸。尸上有此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复有诸天围绕守护。于时狱卒见此咒力不可思议。遂号此塔名为随求即得。是时狱卒寻即回还。具所见事白阎罗王。其此比丘承此咒力罪障消除。即得生于三十三天。因号此天名为随求即得天子。大梵当知如法书写。此咒带持在于身者。常无苦恼。利益一切恐怖悉除。
     这里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前面举过佛陀以前的太太耶输陀罗,然后丰财长者子,然后举梵施国王,这里再举一个很差很差的,五逆十恶的罪碰到这样的咒是如何呢,佛陀就比这样的例子。过去有一个比丘有一点善根,否则他不会出家啊。但是出家了之后怎么样?没有证甚深佛法,甚至破坏佛戒,不仅如此而且怎么样,盗僧宝物、盗常住物、盗现前僧物、盗四方僧物。他以收笼的四方僧物,偷偷的自己享受,这种罪业非常非常重。甚至怎么样?这种罪业都是不通忏悔的,都难以忏悔。像这样子的恶业,他造作这样恶业之后不久马上生大病,痛苦的不得了。
     有一个,还是一位婆罗门,他有这个咒,他就书写了一个系在他的脖子上。结果由于这个咒的威德力,他的病苦马上消除。病苦消除了,但是死了之后怎么样?死了之后他造作的这个恶业还是要堕落地狱的。但是因为他死之后,他的尸体,脖子上还系着这个大随求陀罗尼,尸体放在塔中。他虽然人死了,但是因为有这个咒的加持力他的神识堕落在地狱当中怎么样,他有没有受到地狱苦?他不仅没有受到地狱苦,连所有地狱里面众生的苦都停下来了,所有地狱里面的大猛火都息灭了。
     所以这个狱卒就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怪事不曾有,赶快就去汇报给阎罗王。阎罗王根据这个现象他就想,有可能这个人他的尸体有大威德舍利所加持,你们应当查一查,去看一看。这个狱卒半夜里,一般性天人啊、还有鬼神啊都半夜里行事,所以就半夜来到满足城南去看大塔里面他的尸体。这个尸体在放光,整个塔都在放光,甚至天人还在保护着,真正的如阎罗王所想到的,他的尸体都变成舍利了,大威德舍利。
     所以你看这个咒的功德,完全仰仗着这个咒的功德,这样造恶的一个人尸体都变成大舍利了,功德舍利,连整个塔,放他尸体的塔都放大光明。甚至他的神识下入地狱,地狱都消除。所以这样的缘故,佛陀讲了这样的事例,他竟然掉到地狱也不受苦,然后他过去的罪业也迅速的消除,马上生三十三天做天子,享大福报。所以佛陀在这边说,无常苦恼,能够戴持这样的咒在身上的话,这个苦恼全部都能消除,常无苦恼,昼夜都没有怖畏,利益一切,恐怖悉除。是故,下面我们继续读:
     是故大梵当写此咒安置幢头。能除一切恶风。非时寒冻卒起黑云。雨下霜雹皆悉止息。一切蚊虻蝗虫及诸余类。食苗稼者自当退散。一切恶兽利牙爪者不能为害。一切苗稼花果药草悉得增长。果味甘美随时成熟。诸龙王等以时降雨。复次大梵若人所求。应当如法书写此咒。随所求愿悉得成就。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善持胎藏处胎安隐。日月满足安乐产生。
     佛陀这里告诉我们一个方法,这个咒这么珍贵,怎么样呢?应该把它安置在宝幢的顶上,宝幢之顶。我们有去过藏地、中国大陆的西藏,藏区,你们会发现,他们居民的房顶上都会做着宝幢,更不要说寺庙了。去寺庙,我们知道拉萨大昭寺、小昭寺,每一个寺庙都有金顶,金顶上都是用黄金做的宝幢,宝幢的顶子上要装藏,就应当把大随求咒装藏在这个顶子里,宝幢的顶上,这样子的话能除一切恶风。
     比如我们台湾这个地方多台风的,对损害有情的,像非时寒冻,我们平时讲风调雨顺,风不调雨不顺怎么办?还有冷,我们内地有时候忽然气温骤降,降到连牛羊都冻死,还有骤起的黑云,有的地方黑云一起就要下冰雹。所以雨下霜雹皆悉止息,黑云一起,雨这是指下的意思,它不是指的雨,而是指下霜雹,雨下霜雹,这雨是个动词。而且我们种地的,农业社会的话,蝗虫是最恐怖的,蝗虫的灾一来那不得了。平时我们如果放牛放羊的,这牛啊、羊啊怕蚊虻,会给牛羊带来疾病,对于人啊、畜啊种种的不利的这些虫害也都会消除,种的苗稼都不会受到这些侵害,而且接触的水果的味道也非常好。乃至所在的这个地方的善神、龙王也都护持,五风十雨,“以时降雨”是这个意思。
     复此,这个时候佛跟大梵交待,我讲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么多的好处,应当如法的书写此咒,乃至,甚至我们想求男者得男,求女者得女,从怀孕一直到出生,全都能够获得安乐,没有忧愁的,我们继续往下读:
     复次大梵其天帝释。共阿修罗斗战之时。帝释天王带此神咒。帝释天众不被伤损。而常得胜安隐还宫。复次大梵若有人。带此神咒在于身者。一切诸佛以其神力加被是人。为诸菩萨之所赞叹。于一切处一切诤讼。斗竞言论而皆得胜。常无疾病一切灾横不能为害心无忧恼。恒为诸天之所守护。此八首咒书写带持心常忆念。一切恶梦恶相不吉祥事不及其身。此随求即得陀罗尼神咒。是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同共宣说同共印可。同共赞叹同共随喜。有大势力有大威光有大功用。一切魔众悉皆降伏。此大神咒甚难可得。
     这里不仅跟大梵天王说我们人间的事情,甚至就是天上,我们六欲天当中,玉皇大帝,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玉皇大帝,就是帝释天王。玉皇大帝这个帝释天王为什么还有天兵天将你知道吗?因为有天众的阿修罗,阿修罗分好几种,人中也有阿修罗,他就喜欢制造打仗。天里面也有阿修罗,这种阿修罗他虽有神通,但是福报没有玉皇大帝天的福报大,甚至生气气在哪里?长他家国土上的果树却吃不到果子。像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一样,他们吃的水果都是长在阿修罗的土地上的。长是长在他们那但吃不到,天人却吃现成的。
     比个例子说,好像喂这个牛,是他们在喂草,但是奶却挤不到,奶是隔壁那家在挤,你说他火不火。而且呢,他的女儿最美丽最美丽,但是怎么样?阿修罗自己长得很丑,他女儿却最美丽,所以女儿往往都是嫁给帝释天的,给他们做太太。所以有时候越想越恼火,就领兵去打他们,要出气。所以玉皇大帝也常带着天兵天将跟他们对打。但是靠什么,是不是靠他自己的本事?不是的。他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得胜而归,都靠带着这个大随求大自在的陀罗尼。
     所以佛告诉梵天王说,你看帝释天。因为这个事情大梵天都知道的,常常帝释天王要带着天兵天将跟阿修罗打仗,但是每次打都能够胜利,每次打他下面的这些属下都不受伤,连受伤都没有,胜利凯旋而归。阿修罗可惨了,阿修罗被砍的头掉。阿修罗本事很大,神通很大,头砍掉又长起来,再砍掉再长起来。砍到后来也没意思了,打又打不过,老是头被别人砍。但是阿修罗想一想,想不通了生气了,又打仗去了,打了又被砍。玉皇大帝手下都不受伤,每次都是得胜而归,都是靠这大随求陀罗尼啊。
     所以佛陀后来更加的说,如果谁能够受持、能够配戴“随求即得陀罗尼神咒”的话,这个人得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九十九亿好像有量,那下面你再读读看,还有量吗?“那由他”是什么?我们佛教里面有几个是无量的数字,一个是“阿僧祇”对不对,再下面“那由他”,还有“恒河沙”。恒河沙是多少?我们都见过恒河,恒河的沙是全世界最细的沙啊,恒河又是全世界第二大河还是第三大河,那恒河沙谁数得过来。前面九十九亿我们知道,后面就不知道了。不知道还加个不知道,我们佛教常说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就已经无量,还有一个无量阿僧祇,这也是这个意思,那由他已经就不知道了,然后还恒河沙,又是一个不知道。前面九十九亿都知道,九十九亿个无量个无量,这形容起来那是天文数字。
     这么多的诸佛所共同宣说,共同印可,共同赞叹,共同随喜,所以有这样子的大势力。这个大势力得诸佛宣说,诸佛印可,诸佛随喜,这就进入良性循环进入了。本身这个咒威德力就大,又加上这么多的佛都随喜赞叹,宣说印可,所以有这样的大功用。我们讲经有时候都讲“经”以何为宗、以何为体、以何为相、以何为用,最后还是要用,对不对。像我们这个密咒,最后讲到功用,一切魔众悉皆降伏,非常重要,所以甚难可得。
     甚难可得到什么程度知道吗,一直到昨天我才知道。你看我出家这么久了,昨天我才听到这个大随求,今天就第一次来读这个经了,你看。都是第一次哦,我昨天第一次听到,今天第一次读啊,所以叫甚难可得啊,真的是甚难可得,我看这个高兴得心花怒放。所以刚才师父发赶快拿一个揣到怀里。刚才读了,怀里拿出来,头上顶一顶,太妙了!印的时候,特意还把这个秘密少印二个字,这说明什么?这要师父口传的,所以这里面总共少了三个字,最重要的三个字啊。
     师父刚才已经念过了,那你要把那三个字补上去,这你能知道的,这说明已经密传过的,口传过的,密法是这样的。我以前都是,拿到书,师父临时翻到第几页、第几页,哪个字没有把它补上,哪一句是颠倒的把它换过来,都是要口传的,我们今天甚难可得啊。下面继续往下读:
     复次大梵乌禅那城。有王名曰梵施。彼有一人犯王死罪。王敕令杀即将罪人。往于山中拔刀欲杀。其人右臂先带此咒。由此咒力刀出火然散坏如尘。是时法官见是事已怪未曾有。即往白王具陈上事王告法官于彼山中有夜叉窟。无量夜叉止住其中。可送罪人于彼窟内。于是法官奉教往送。罪人到窟时诸夜叉来欲食啖。咒威力故诸夜叉等。皆见其人身光赫奕。时诸夜叉将此罪人。送至窟外恭敬礼拜。于是法官复以此事具白于王。王复告言将此罪人掷置大河之中。奉教往掷。掷是人已。而不没溺履水如地。还以是事启白大王。王甚惊怪。王唤罪人问其所以。汝何所解。罪人答王臣无所解。在身唯带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王闻是矣怪叹无量。
     这个厉害哦,你看,说在梵施国王这边,有一个人犯了王法罪该当死,所以执行死罪要杀头。执行的人拿出刀来杀,但是这个人因为在他的右臂上配戴了大随求陀罗尼,所以刀来杀他的时候,这个刀忽然自己着火,有这样的事情,你看。钢刀那么厉害,钢刀都着火融化掉了。那个执行的拿刀一举,哎,刀融化掉了,化成尘埃了,化成灰了,这倒是蛮奇怪的,剩一个刀柄子嘛,所以就杀不掉了,这个事是蛮奇怪的,谁也没有遇到过。
     所以监斩官马上就报告给国王,国王想想也是蛮奇怪的,哪有这种事啊,虽然执行死刑,刀不能砍他。那把他送到山里去,山里有一个山洞,那个山洞都是夜叉鬼住的,因为夜叉吃活的东西,不单单吃人,也吃其它的东西,它吃活血活肉的,这个夜叉鬼。这种不知道我们台湾有没有。有的比较原始的山里面还是有,我有时候看台湾的电视上面说,有人走迷路了,就被抓去吃掉,有些地方还是有。越是往古代,佛法不昌盛的时候越多。佛法一有了,那些就没了。所以放在夜叉窟里面去。
     监斩官把这个死刑犯放在夜叉窟里,这夜叉高兴坏了,怎么还有送上门的食品,正要去吃的时候,忽然这个人大放光明,夜叉吓坏了,不仅仅不吃他,还怎么样?还把他弄到洞外宽敞的地方供得高高的,众夜叉向他行礼,礼拜。这监斩官又奇怪了,夜叉不但不吃他,夜叉还供他,还恭敬他。
     然后又汇报给皇帝,皇帝说还有这种事情,丢到大河里去,用大水把他淹死。结果把那个罪人从岸上“轰”丢下去。丢下去怎么样?不但到水里没沉底,还漂在水上。不但漂在水上,脚还站在水上,如履平地。这奇怪了,马上又汇报给皇帝,皇帝也是觉得这太不可思义了,赶快把他押回来吧。
     押回来就问他:你有何解?解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们形容练武功的说使尽浑身解术。这是代表什么?代表本事。你有什么本事,你有什么能耐呢。他跟皇帝汇报,他说我没有能耐,我一点本事也没有。他说你为什么会有以上的这些事情会发生呢?他说我是一点本事都没有,我身上只有配戴一个护身符——大随求大自在陀罗尼神咒。梵施王听了之后怪叹无量,就是说诧异的不得了,还有这样的事情,哎呀,怪叹无量,下面我们再读:
     佛告大梵若诸人等。能如法书写持带之者。常得安乐。所为之事皆得成就。现世受乐后生天上。所有罪障悉得消灭。常受持者恒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于夜梦中常得见佛。亦得一切之所尊敬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jingdian/dsq/9976.html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聆志居士


傳統故事78 臘八節傳說 牧女獻糜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15

供养出家人僧衣, 所得功德不可思议

许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对僧人的好奇,莫过于出家人穿的衣服了,因为当今的出家人衣服种类颇多,有短褂、中褂、大褂、海青及许多颜色的袈裟,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僧衣的形成与发展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一环,是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僧衣的由来和演变。
  一、三衣的由来、形状及其用途
  在印度,由于天气较为炎热,再加上当时风俗习惯的影响,出家人的衣服十分简单,但是出家人究竟应该有几种衣?这就必须考察衣制的来源。佛在成道以后的最初五、六年中,根本没有制订戒律的条文,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范,所以也谈不上衣的制度与规定。除了披着的方法及其式样,跟俗人和外道不同以外,并没有限制比丘应该有多少件衣服。后来,在一年的冬季里,佛与弟子们在人间游行乞化,佛陀看见弟子们得到很多布料,有的戴在头上,有的挂在肩上,有的缠在腰际,看起来既失威仪,而且十分累赘,于是佛陀便计划衣的限制了。那时,正是印度的隆冬,当天晚上佛陀亲自试验:初夜披一件就够了;中夜觉得冷,于是加上一件;后夜时,还觉得冷,于是再加一件,也就足够御寒了。因此,佛陀制定比丘不得超过三衣,这就是所谓“三衣”的来源。
  作务衣
  所谓衣,其实只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最初的三衣并没有规定条数与块数,也不是割截以后再拼凑而成的,所以也没有五条、七条、九条衣的名称。佛陀仅仅规定有三种衣,三种衣的区别,并不在条数的多少,而在其层数的厚薄。如果是做新衣,“安陀会”与“郁多罗僧”都是一重,“僧伽黎”则为二重;如用旧衣拼凑,“安陀会”与“郁多罗僧”都是二重,“僧伽黎”则为四重;如果用粪扫衣做衣,重数多少,则可随意。 至于割截而成的“福田衣”,是在阿难随佛出家以后的事了。当时印度社会的治安不是很好,比丘们披了新衣,在人间游化,往往会遭到土匪与小偷。因为三衣是整块的布料,比丘固然可以制衣披着,俗人稍微加以修改,照样可以披着。因此,僧衣被抢劫一空,只剩下光条条的人放回僧团的事,时常发生。即使住在僧团之中,或住阿兰若处,衣服失窃的事,也屡见不鲜。佛陀为此,颇为担心。 有一天,佛往南方游行,在路上看到道旁的耕地,一方方,一块块,沟畦分明,田亩齐整,心里很高兴,便指着田野,对阿难说:“你能教比丘僧制作这样形式的衣服吗?”阿难很聪明,他一口答应了。“福田衣”于是便这样作成了。后来,佛陀告诉大家,过去一切如来及弟子都是这样做的。第一,其形如田,比丘披着可由信徒来供养种福;第二,割截分裂,盗贼窃之无用,可以减少比丘的损失。 所以,安陀会,译为“作务衣”,是用五条布料缝制而成的,又称为“五条衣”,每条一长一短做成,共计十隔。安陀会是在劳作、行路乃至就寝时穿用的,因此又称为“内衣”、“中宿衣”、“中衣”。安陀会的长度是佛的四肘(约为常人的三倍),宽度是佛的二肘,所以较为短小,而且行动灵活。
  郁多罗僧
  译为“入众衣”,凡是诵戒听法,随众之时,都在安陀会外,加披郁多罗僧。郁多罗僧是用七条布料缝制而成,每条两长一短,共计二十一隔,所以称为“七条衣”;在三衣中它居中位,所以称为“中价衣”,又称为“上衣”。
  僧伽黎
  译为“重衣”或“杂碎衣”,唯有行化乞食、进入聚落王宫、说法教化时披它。僧伽黎共分为九品:下下品九条、下中品十一条、下上品十三条,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两长一短;中下品十五条、中中品十七条、中上品十九条,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三长一短;上下品二十一条、上中品二十三条、上上品二十五条,这三品衣全是每条四长一短。这九品大衣,下下品九条,每条三隔,共计二十七隔;乃至上上品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共计一百二十五隔。所以,僧伽黎又称为“大衣”。
  僧伽黎在中国佛教,是最为严正而又神圣的衣,称为“祖衣”。其实,僧伽黎的本义的确有其神圣性,但是与中国的观念,稍微有出入。在佛陀时代,比丘行化人间,往往露宿野外,或在临时的旅舍借宿,夜间气候较凉,必须有御寒的东西,这就是僧伽黎的主要用途了。正因为僧伽黎要当做被褥来用,所以其制作的重数,要比其他两种衣厚些。所以,戒律规定比丘外出行化,不得无故离衣而宿。
  二、三衣布料的来源
  关于三衣布料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檀越施衣”,二是“粪扫衣”。所谓“檀越施衣”又有两种方式:一是“衬施”,二是“单施”。在佛陀时代,斋主请僧供养,斋供完毕之后,并且请僧说法。有钱的斋主,除了以饮食供养斋僧,并且在供斋的同时,一人供献一块布,这便是“衬”了。布的质料和布的大小多少,只能看斋主财力及其发心的程度而言。所以出家人得到衬施之后,不一定能够做成一件衣服,有时积聚了好多家斋主的衬施,才能凑成一件衣服。至于“单施”是一次便能布施做成衣服的布料,这样的机会当然也有,但是并不常有。
  粪扫衣,是普通俗人的弃物,常常散落在垃圾场及墓地等处,比丘拣来这些破衣碎布片后,经过洗涤缝制而成的僧衣。粪扫衣是早期佛教比丘真实生活的写照,穿粪扫衣的根本目的在于断除贪欲,远离对物质生活的执著。佛陀常常赞叹粪扫衣的功德,固然有很多比丘是终身披着粪扫衣,但也有很多弟子们是不披粪扫衣的。尤其是比丘尼弟子们,佛陀并不鼓励她们披着粪扫衣。特别到了我们中国,根本不可能有粪扫衣让出家人穿,最多是老修行穿得破烂一些的衲衣罢了。
  三、三衣以外的衣服
  佛陀制定三衣以后,关于衣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全部解决。年纪大的老比丘睡觉时需要垫的,于是佛听许有卧褥;坐时要软些,佛许有坐褥;睡时要枕头,佛陀也允许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洗脸要面巾,洗澡要用拭身巾,洗脚要用揩脚布,头上怕冷的可以戴帽子,脚上不习惯赤脚的可以穿鞋;比丘雨天在露地脱光了身子洗澡,有碍观瞻,于是准许有雨浴衣;比丘身上生了脓疮,把衣服弄脏了,因此佛陀准许有覆疮衣。
  内衣
  另外,如阿难出家了,因为阿难是佛弟子中的美男子,阿难穿起比丘的三衣,偏袒右肩,露出右边的胸脯,使得妇女们看了,往往为阿难招来许多“爱”的烦恼,因此佛陀允许阿难着覆肩衣。有的比丘因为没有内衣,到聚落乞食时,被风吹起外衣,暴露了下体(当时的印度民族皆不穿裤子),于是佛陀又允许比丘们入聚落乞食时穿着内衣(或叫下裙)。
  后来,有女人出家,比丘尼只穿三衣,盖不住肩部和胸部,有时被人调戏耻笑,佛陀便干脆在三衣之外,规定为她们加上覆肩衣和内衣。但是,女性的出家人,仅此五衣还是不够。她们不得在雨天于外面露浴,于河池之中,也有许多不便,所以允许有浴衣;另外,为免月经来潮,将衣服弄污,佛陀又准许她们蓄有病(月水)衣。所以,《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中,规定有十三种衣:僧伽胝(僧伽黎)、温怛罗僧伽(郁多罗僧)、安怛婆娑(安陀会)、尼师但那、裙(内衣)、副裙、僧脚欹(覆肩衣)、副僧脚欹、拭面巾、拭身巾、覆疮衣、剃发衣、药直衣(备为病时换取医药)。
  还有一种“缦衣”,是用大块整幅布料制成,是给出家还未受具足戒的沙弥(尼)和受用“在家戒”的男女居士们着用的。因为他们都没有受过出家大戒,不堪为世福田,所以他们着用的“缦衣”,不能裁缝田相。沙弥与在家弟子所不同的是,沙弥一经出家,终年披着缦条衣,在家弟子则限于佛事堂中披着缦条衣。
  敷具
  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种服具是“尼师坛”,在有关的典籍中,义译为“坐具”或“卧具”,也有译作“敷具”或“随坐衣”,简称为“具”。原意凡是敷设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尼师坛”,所以床褥、床单、坐垫、坐褥等都可以称为尼师坛了,所以译为“敷具”较为恰当。
  在戒律中记载,佛陀的时代,一些年轻初出家的比丘,因为未证四果阿罗汉位,所以未能断欲(初果断邪淫,三果断淫欲),所以在睡眠之中,尚有遗精的现象,因此把卧具弄污了。佛陀发现此一事实之后,首先将比丘们呵责了一顿,随即开示离欲之道,并且准许比丘们作尼师坛,用来“障身、障衣、障卧具”。由此可见,尼师坛既非坐具,亦非卧具,而是敷设在坐具或卧具之上的衬单。同时,戒律规定尼师坛的长度约佛的两磔手半,宽度约佛的一磔手半(佛陀一磔手,约为两尺长),所以尼师坛是一块四五尺长、两三尺宽的衬身布。尼师坛是比丘们所必须随身携带的用具,使用时应该自己敷设、自己收起,不应假手于人。
  按照律制规定,尼师坛固然可以用两重新布料复叠一起,但须将旧具撕裂,贴于新具的四缘四角,一则废物利用,第二使之坚牢,第三表示坏色。后来,中国佛教的出家人作新具,也在四缘四角贴四块颜色不同的新布。中国佛教的出家人后来便用尼师坛作为礼佛拜僧时的用具,称为“展具”,这是中国佛教自己的发展。
\
南传佛教比丘服饰
  四、僧衣的颜色
  佛教的僧衣,特别是三衣,在使用颜色方面有两项主要规定:一则不许用上色或纯色,如纯青、黄、赤、白、黑和黄蓝、郁金、落沙、青黛等颜色;二则在衣服上,尤其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须点上一块别的颜色,称为“坏色”。
  真正的坏色衣,佛陀教导弟子们用树皮煮汁,或用污泥渍污;且在新衣之上,必定另加旧衣的“贴净”,就是用旧衣的旧布,在新衣上加贴一块,以示坏“式”。所以,后来中国佛教的比丘制衣,在新衣搭肩处,用一小块同色同质的新布贴上,就是象征贴净与用作障污。
  还有一种坏色的方法,叫做“点净”,就是在新衣的任一已染的颜色之上,另外用其他颜色将纯一染色的新衣,点上一块色渍。戒律中规定,比丘的衣服,允许有青、黑、木兰(近似熟桑椹色或咖啡色)的三种颜色,仍非旧色,必须以本色之外的两种颜色点净之后,方始算是坏色,如果是青色衣,须以黑与木兰色点净;如果是木兰色衣,须以青与黑色点净。
  坏色梵文音译为“袈裟”,译成“不正、坏、浊、染、杂”等等,所以凡是不正的、染坏的,都可以称为袈裟。袈裟本义是一种草,引申为由这种草取汁染色而成的“赤褐色”,再进一步才引申出“不正色”。佛陀规定弟子们应该穿坏色衣,不得穿正色或显色衣,所以僧衣名为“袈裟”。其实,袈裟不但可以称呼僧衣,也可以称呼其他东西,如食物的五味之外的杂味或坏味,便可称为“袈裟”。可见,袈裟一词,不仅是佛教的僧衣所专用,也不一定即是衣。
  后来,不同部派便开始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如《舍利弗问经》说,萨婆多部着皂色衣,摩诃僧祇僧着黄色衣,弥沙塞部着青色衣,昙无德部着赤衣,迦叶维部着木兰衣。这是通过三衣的颜色不同,来表示自己的宗派。虽然五部的衣色不同,但原来的赤色袈裟,却在五部中通用。
  五、汉传佛教僧人的服饰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汉传佛教的祖师依据事情情况对出家人的服饰进行了改革,以适应气候与汉地的习俗。就三衣而言,一般汉地的僧人都穿三衣中的一件,搭在常服的外面。比丘的三衣有不同的作用:五衣叫作物衣,劳作时穿;七衣是礼忏衣,礼佛诵经时穿;祖衣是最正式的衣,当比丘于礼拜、乞食、讲闻佛法、羯磨仪轨等聚会时,才可穿著。
  而一般僧人的常服,则有许多种。如大褂是今天最常见的常服,一般僧人平常都穿着大褂。除此之外,还有罗汉褂(旧时的小褂)等常服。大褂与明代俗服类似,它和罗汉褂一样都是斜襟的。而近代太虚大师进行改革时,创造了小褂、中褂、伽蓝褂、太虚褂等常服,这些改制的服饰都是对襟的,顾名思义,“小”、“中”之名都与衣服的长度有关,而太虚褂则与大褂的长度相当。伽蓝褂则没有衣袖,通常是冬季保暖之用。
  在许多正式场合,袈裟之下会穿着“海青”,它通常也叫作“大袍”,在古代则称为“直裰”,原是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的。在从前,无论僧俗都穿用它,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穿着“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
  在古代 僧人受到朝廷的管辖,所以在皇权的影响下,僧人服饰有所演变和区别,皇帝有时禁止僧人使用皇室专用的正色,有时又御赐正红、正黄的袈裟给某些比丘。我们若参考日本僧人袈裟的行制和变迁就可以知道,各个宗派的僧人服饰有许多不同,因为不同宗派传入的时间不一样,那时日本佛教的祖师入华求学时,就带回了当时的僧服。中国三武一宗灭法时,也有日本僧入华求法,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就发明了一种轮袈裟——用一条带子挂在脖子上,表示不离三宝。现在我国的僧人的服饰,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款式和太虚大师所创制的褂子,从僧人服饰的衍变也可以看出佛教文化随着因缘的发展而演化的历程。

Monday, December 14, 2015

白蛇傳MovⅠ.許白結緣(笛︰張君豪)


白蛇傳MovⅡ.法海弄術 Ⅲ.水漫金山(笛︰張君豪)


白蛇傳MovⅡ.法海弄術 Ⅲ.水漫金山(笛︰張君豪)


白蛇傳MovⅡ.法海弄術 Ⅲ.水漫金山(笛︰張君豪)


国宝档案 《国宝档案》 20140801 传奇——法海与金山寺


20131214 探索发现 金山寺传奇


南朝四百八十寺 (6) 江中浮玉定慧寺 1/3 高清720HD


南朝四百八十寺 (6) 江中浮玉定慧寺 1/3 高清720HD


中国史蹟:金山寺、揚州(Jinshan Temple & Yangzhou)


Saturday, December 12, 2015

【供養偈】天臺禪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qKpFPi7h4


【供養偈】天臺禪寺

供養偈、結齋偈及其意義?

三餐之中,早齋、午齋皆應供養。晚餐稱為「藥石」,不視之為齋飯,而視之為服藥,故不­作供養。

  一般居士于平日用齋時,不分早齋、或午齋,均可以合掌默誦:「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法界眾生。」來進行供養。誠心以自己將受用之飲食,發恭敬心供養佛、法、僧­三寶,發廣大心供養一切眾生。

  為何要「供養佛法僧三寶」?因為在浮沉生死的「冥冥大夜中」,須仰賴「三寶為明燈」,­以般若智慧照亮心性的大道;在流轉六道的「滔滔苦海中」,須依循「三寶為舟航」,修福­修慧,究竟離苦得樂。因此景仰三寶、感恩三寶、並以三寶為人間最大福田,發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養。

  為何要「供養一切法界眾生」?因為人生在世,事事皆以因緣和合方得成就,食衣住行,無­一不是藉助眾生之力方得圓滿,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是也,所以發感恩心而供養­。而我今雖衣食飽暖,世上卻有無數饑童餓殍,乃至廣大惡道眾生受罪無限,「人溺己溺,­人饑己饑」,因此發廣大心、慈悲心至心供養。

  然而最高、最究竟的供養是「法供養」,亦即令之成就佛法智慧解脫的因緣。除了飲食供養­,眾生更需要修行佛法,解脫煩惱。因此,結齋時默誦:「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祝願眾生未來皆能至少達到阿羅漢聖者的境界,「所作皆辦」(因修行而梵­行已立、生死已盡),「具足佛法」的智慧與光明、自在與解脫。

  而在道場過堂供養時,維那會帶領唱誦:「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然後因早午飲食特色,早齋唱誦:「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午齋唱誦:「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偈中,「行人」指精進之修行者;「法界有情」指法界一切眾生。「三德」乃指食物具備輕­軟、淨潔、如法之優點;「六味」指苦、醋、甘、辛、鹹、淡調配變化,滋味得宜,二者都­是用來形容飲食的甘美。

  「粥有十利」則指吃粥的益處有十:(一)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二)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三)益壽:補養元氣,壽數增益。(四)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五)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六)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七)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八)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九)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十)消渴:喉舌沾潤,乾渴隨消。

  結齋時,因為法會齋飯是由大眾打齋護持供養,故會唱誦:「薩多喃,三藐三菩陀,俱侄南­,怛侄他,唵,折隸主隸,准提薩婆訶。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祝願供養法會齋飯的護法居士,因以歡喜心種此清淨佈施的善因,必將得到世世飲食­無虞、究竟安樂的善果。然後才接著唱:「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完成結齋的祝願。

  如在每天精進定課之外,齋飯飲食時又能攝心用功,以恭敬心、報恩心、慈悲心、清淨心、­廣大心,至心供養、結齋、祝願,發菩提心,願與一切眾生共成無上佛道,必能身心清淨,­法喜充滿 。


一開始要進齋堂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全部就定位 唱訟供養偈:

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大行普賢菩薩

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王菩薩

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早餐時)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


(午齋時)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結齋:

薩多喃,三藐三普陀,俱胝南,怛侄他,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訶。

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供飯已訖,當願眾生,所做皆辦,具諸佛法。

供養偈、結齋偈及其意義?

許多發心參加受持八關齋戒、或禪七活動的居士,均曾深為用齋前的供養與用齋畢的結齋儀式攝受,感到無限清淨歡喜。此清淨、此歡喜,來自於大眾共修的殊勝,更來自於供養時恭敬心、廣大心、菩提心之發起,以及結齋時感恩心、祝願心的圓滿。

  三餐之中,早齋、午齋皆應供養。晚餐稱為「藥石」,不視之為齋飯,而視之為服藥,故不作供養。

  一般居士於平日用齋時,不分早齋、或午齋,均可以合掌默誦:「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法界眾生。」來進行供養。誠心以自己將受用之飲食,發恭敬心供養佛、法、僧三寶,發廣大心供養一切眾生。

  為何要「供養佛法僧三寶」?因為在浮沉生死的「冥冥大夜中」,須仰賴「三寶為明燈」,以般若智慧照亮心性的大道;在流轉六道的「滔滔苦海中」,須依循「三寶為舟航」,修福修慧,究竟離苦得樂。因此景仰三寶、感恩三寶、並以三寶為人間最大福田,發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養。

  為何要「供養一切法界眾生」?因為人生在世,事事皆以因緣和合方得成就,食衣住行,無一不是藉助眾生之力方得圓滿,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是也,所以發感恩心而供養。而我今雖衣食飽暖,世上卻有無數飢童餓殍,乃至廣大惡道眾生受罪無限,「人溺己溺,人飢己飢」,因此發廣大心、慈悲心至心供養。

  然而最高、最究竟的供養是「法供養」,亦即令之成就佛法智慧解脫的因緣。除了飲食供養,眾生更需要修行佛法,解脫煩惱。因此,結齋時默誦:「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祝願眾生未來皆能至少達到阿羅漢聖者的境界,「所作皆辦」(因修行而梵行已立、生死已盡),「具足佛法」的智慧與光明、自在與解脫。

  而在道場過堂供養時,維那會帶領唱誦:、

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大行普賢菩薩、
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王菩薩、
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然後因早午飲食特色,

早齋唱誦:「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

午齋唱誦:「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偈中,「行人」指精進之修行者;「法界有情」指法界一切眾生。「三德」乃指食物具備輕軟、淨潔、如法之優點;「六味」指苦、醋、甘、辛、鹹、淡調配變化,滋味得宜,二者都是用來形容飲食的甘美。

  「粥有十利」則指吃粥的益處有十:(一)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二)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三)益壽:補養元氣,壽數增益。(四)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五)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六)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七)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八)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九)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十)消渴:喉舌霑潤,乾渴隨消。

  結齋時,因為法會齋飯是由大眾打齋護持供養,故會唱誦:「薩多喃,三藐三菩陀,俱姪南,怛姪他,唵,折隸主隸,準提薩婆訶。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祝願供養法會齋飯的護法居士,因以歡喜心種此清淨布施的善因,必將得到世世飲食無虞、究竟安樂的善果。然後才接著唱:「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足佛法。」完成結齋的祝願。

  如在每天精進定課之外,齋飯飲食時又能攝心用功,以恭敬心、報恩心、慈悲心、清淨心、廣大心,至心供養、結齋、祝願,發菩提心,願與一切眾生共成無上佛道,必能身心清淨,法喜充滿 。

Sunday, November 29, 2015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這幾句偈頌是普賢菩薩警策大眾所說的偈頌,說是這一天過去了,我們這個命就少了一天,也就是那個〈西齋淨土詩〉說的:「時光減處命光微,到眼榮華轉眼飛。」「時光減處命光微」,這時候這個時光少了,這個命光也就微少──這也就和這個「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意思是一樣的。「到眼榮華」,有的人呢就歡喜發財,有的人呢想要做官,這叫榮華;「榮華過眼」,在眼前很快就過去了,轉眼飛,一轉眼就沒有了。你看多少有錢的人,一轉眼的期間就變成窮人;有多少富貴的人(貴人,大官的人),也就是一轉眼的時候就不見了。
由這個看來,就叫人發覺悟的心,不要以為這個富貴榮華是真的,這都是虛妄的。我們人因為命減少了,就好像那個魚在水裏,這個水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水少,就是一天比一天命也就短了,離這個死的時候就近了,所以「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魚在水裏要有水才可以生存,要是沒有水,魚就不能生存,我們人好像這個魚少水了一樣,所以說「大眾,當勤精進」,就所有的眾生應該勇猛精進;「勤」就是不懶惰。精進,向前精進,身也要精進,心也要精進,不可以退;只有前進不能後退,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你們想一想,這個世界有什麼可貪戀的?每一人都有很多麻煩,你看一看那一個家庭是真正快樂的家庭?人與人之間互相妒忌障礙,你障礙我,我就障礙你,你妒忌我,我就妒忌你,由早晨到晚間不知道有多少麻煩的事情發生!你考察考察那一個人是真正快樂的人,你就最高做到總統那兒,這個做總統麻煩的事情更多;尤其現在科學發達、科學進步,你就做總統要知道整個世界的問題,世界的問題是怎樣。你要走錯了一步,就像下棋似的就會輸,所謂:「只因一著錯,輸了滿盤棋。」滿盤的棋都輸了!怎麼輸的呢?就走錯一步路,走錯了一步棋,把那個全盤的棋都輸了。
●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
精進到什麼程度上呢?我們要精進,要好像保護這個頭。誰都知道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頭,如果有人說要把你的頭給割下來,斬斷你的頭,那麼在這個情形之下,除非你沒有辦法保護這個頭,你要有辦法,決定不會令人斬去你這個頭。所以要向前精進,好像保護自己頭那麼樣重要,那麼樣子認真去保護去;又好像自己的頭被火燒了那個樣子,自己頭要給火燒了,趕快想法子救護這個頭。我們常常要想到這個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來了,所謂無常就是死,死的那一天不知道哪一天就到了,所以不可以隨隨便便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規矩—時時刻刻都要精進修行。說:「如果我不修行呢?」你不修行嘛,除非菩薩不管你,當他沒有看見你,如果你以前有一點誠心,菩薩一定來保護著你。你再不守規矩,那麼你的麻煩事情就會很多,這個怎麼辦呢?就要自己勇猛精進發大菩提心。認真修行這是每一個佛教徒都應該知道的,你,佛教徒,信佛之後然後再不守規矩的話,就會有很大的麻煩。呵,呵,我說這話並不是來恐嚇那一個人,這是真實不虛的道理,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特別特別在這個地方注意。

往昔所造诸恶业,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南无阿弥陀佛

Saturday, November 14, 2015

六字真言颂 1





六字真言颂 怙主三宝

虔心皈依怙主三宝,真心怜悯慈母众生,嗡玛尼巴美吽......

佛为导师法为正道,僧为善侣同为救主,嗡玛尼巴美吽......
登山阶梯过河船舟,驱愚慧灯险隘坦途,嗡玛尼巴美吽......
口诵真言心中祈祷,地狱烈火从此熄灭,嗡玛尼巴美吽......
唱颂六字胸中发愿,冷狱冰雪消融变暖,嗡玛尼巴美吽......
诵持六字威力无比,十八地狱变成乐土,嗡玛尼巴美吽......
世间无实因缘难料,生死轮回行善为要,嗡玛尼巴美吽......
万物无常善恶交替,向善精进矢志不渝,嗡玛尼巴美吽......
暇满人身难得至宝,虚度此生实为可惜,嗡玛尼巴美吽......
贪心无尽欲望皆空,恶趣业因弃之从善,嗡玛尼巴美吽......
万恶烦恼罪孽根源,时刻提防凡夫痴念,嗡玛尼巴美吽......
强壮身躯入土荒野,驱走死神上师引路,嗡玛尼巴美吽......
玛尼颂词怙主三宝,诺言活佛顺口编唱,嗡玛尼巴美吽......
虔诚顶礼观音菩萨,消除罪孽速证佛果,嗡玛尼巴美吽......
如来佛子慈悲引路,众生往生极乐佛土,嗡玛尼巴美吽......

六字断除六道苦难颂

嗡字放光照耀天界,死苦难忍观音救度,嗡玛尼巴美吽......
玛字光照阿修罗界,争斗死伤观音救度,嗡玛尼巴美吽......
尼字放光照亮人间,生老病死观音救度,嗡玛尼巴美吽......
巴字放光照亮畜生,蠢哑痛苦观音救度,嗡玛尼巴美吽......
美字放光照亮恶鬼,饥饿难熬观音救度,嗡玛尼巴美吽......
吽字放光照亮地狱,冷热煎熬观音救度,嗡玛尼巴美吽......

六字断除六道苦难颂

唵字放光 照耀天界 死苦难忍 观音救度 唵嘛呢呗咪吽

嘛字光照 阿修罗界 争斗死伤 观音救度 唵嘛呢呗咪吽

呢字放光 照亮人间 生老病死 观音救度 唵嘛呢呗咪吽

呗字放光 照亮畜生 蠢哑痛苦 观音救度 唵嘛呢呗咪吽

咪字放光 照亮恶鬼 饥饿难熬 观音救度 唵嘛呢呗咪吽

吽字放光 照亮地狱 冷热煎熬 观音救度 唵嘛呢呗咪吽



大悲六字真言急速加持祈请颂(汉语版)


Friday, October 23, 2015

四宏誓愿(parole)


四宏誓愿(parole)


四宏誓愿(parole)


超好聽佛曲 四弘誓願(古箏:鍾嘉鳳) 有日本禪意的佛曲(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





四弘誓願


顏亞日
講於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所有修學大乘佛法,行持菩薩道的人,必定懂得菩薩所發的四弘誓願。那就是: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1) 眾生無邊誓願度
佛法中的所說的八萬四千種法門,是針對救度八萬四千種眾生而設。每一個人,只要是凡夫,自己的心常存著了八萬四千種眾生,為什麼呢?因為這八萬四千種眾生都生活在每個凡夫的意識中,時時刻刻在六道中輪迴。仔細的觀照自己的心,就會發現到,這也是所謂「一切唯心造」的道理。比如說,休閒享樂的感受,使你意識到天的境界,自己就在天界;與人鬥爭的時刻,使你意識到阿修羅的境界,自己就是阿修羅;生出分別善惡、分別苦樂時,你意識到人的境界;愚痴的行為,意識畜牲的境界;貪得無厭,意識餓鬼的境界;憂悲、苦惱、病痛,意識地獄的境界。根根本本自己就常常在六道中打滾。因此,八萬四千種的眾生都隱藏在我們的心中。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其實就是度自己。所以修持觀自在菩薩法門的人是向內觀,不是向外求。
說實在的話,修行菩薩行,要能度自己心中的眾生,才能同時度外邊的眾生。想想看,我們發心修學佛法,是不是因為高僧大德的繼佛慧命,作人天師表,啟發了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當我們因此而發心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包括親人與朋友,也會受到感染,也一起發心修學。這就是度人度己,度己度人。
我們每天晚課放蒙山時,乃至每次法會放生時,都會唸四弘誓願,這除了唸給眾生聽,也是唸給自己聽,讓自己常常發四弘誓願。這叫做以身作則。如果自己沒有度脫自己心中的八萬四千種眾生的思想,只叫外邊的八萬四千種眾生去度脫,叫他們了生脫死,外邊的八萬四千種眾生會不明白我們唸些什麼。這叫做自己糊塗,聽你唸四弘誓願的眾生也糊塗。
行持五戒十善是行持「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開始。我相信,若能把上人教導的「六大宗旨」行持好,必能漸漸的把自己心中的六道眾生一個一個度脫,一步步的走在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的道路上。
什麼叫做自己心中的眾生沒有度脫?比如說,當老師看到學生不聽話時,就發起脾氣來。當孩子功課沒學好,考試不及格時,做父母的就發起脾氣來。當自己掉了一百塊錢,就傷心的哭了。當晚上夢到惡魔妖怪時,就不敢睡覺了。當頑皮的孩子惡作劇時,就追著孩子要打。當在家人與出家人意見不和時,就互相吵嘴。從生活中的小節,可以看出每個人的修養與度自性眾生的功夫。
(2)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因為有八萬四千種眾生在心中,就生出了八萬四千種煩惱。一個煩惱生出一個眾生相,一種眾生有一種煩惱的樣子。斷除煩惱與度眾生是一樣的。度眾生就是斷除煩惱。
煩惱無形,隱藏在心中,外人看不到,自己也不知曉。當煩惱干擾這個心時,心就不平靜,就亂動了。煩惱心動,就釋放出種種的脾氣,引起種種貪瞋癡的行為。或追求慾望,或追求歡樂,或妒忌障礙,或陰謀鬼計,或做傷天害理的事等等,一切的愛與恨,善與惡,苦與樂,都與煩惱有關。
人不只是四大不調才會生病。煩惱收在心中也會毒害身體,生出各種各樣的古怪病。所以貪瞋癡被稱為三毒,能毒害身心。釋放出去會毒害其他的人。
貪瞋癡是無明煩惱的根本,引起煩惱是因緣果報的錯綜關係,無始無終。煩惱心在作怪,會使修行的人糊塗,看不破,放不下,乃至造更多的惡業。
人如果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各種各樣的追求,財色名食睡,乃至各種各樣的執著,是不能斷煩惱的。要斷煩惱就要斷相繼業。吃苦了苦,能斷煩惱。知足寡欲,止惡防非,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等等,能遠離煩惱。如果智慧打開了,有能力看破放下,斷各種執著,才能斷煩惱。大家互相勉勵吧!
(3) 法門無量誓願學
中醫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及陰陽調和的理論對症下藥醫病。從佛法的角度,八萬四千種眾生相對要以八萬四千種法門救度,每一種眾生以相應對的法門度脫。「法門無量誓願學」為的是對症下藥。
醫學中有一種藥治多種病及多種藥治一種病的療法。佛法亦復如是。精明能幹的醫師,對藥物治病,對病理,病徵,診斷病情等等,了解徹透,所以能藥到病除,使病人恢復健康。諸佛菩薩有如精明能幹的醫師,或以一種藥治多種病,或以多種藥治一種病的種種法門,救度治理八萬四千種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學佛的人,如果誠心想救度治理自己心中的八萬四千種眾生,必須虛心向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學習。
不過,大德們教導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叫自己貪多,用有限的生命去把無量無數的法門都學上來。更重要的是一門深入。因為各個法門是融會貫通的,當自性中的無量智慧被啟開時,一個個的煩惱就能了斷,一個個的眾生就會度脫。
(4)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上人說過,如果修學佛法,唸經唸咒等等是為了修福報,那是沒有出息的。福報享完,或墮落地獄時,將後悔莫及。修學佛法應該為了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倒駕慈行,救度眾生。上人以身作則,發了十八大願,行持菩薩道,行持四弘誓願,願度脫一切與他有緣的眾生,只要還有一個沒有成佛,他也不願成佛。
佛道是四解脫道最高無上的,所謂三覺圓,萬德備。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行持菩薩行的四弘誓願而成就三覺圓,萬德備。
總而言之,上人及諸佛菩薩教導我們,行持四弘誓願必須從自己下手,時時刻刻的行持,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惡小而為之。不管是在家出家,自己要努力,做個好榜樣,才能度己度人,度人度己。不知有多少與你有緣的眾生在等著你,跟隨你的好榜樣。大家互相勉勵吧。
 

超好聽佛曲 四弘誓願(古箏:鍾嘉鳳) 有日本禪意的佛曲(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





四弘誓願


顏亞日
講於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所有修學大乘佛法,行持菩薩道的人,必定懂得菩薩所發的四弘誓願。那就是: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1) 眾生無邊誓願度
佛法中的所說的八萬四千種法門,是針對救度八萬四千種眾生而設。每一個人,只要是凡夫,自己的心常存著了八萬四千種眾生,為什麼呢?因為這八萬四千種眾生都生活在每個凡夫的意識中,時時刻刻在六道中輪迴。仔細的觀照自己的心,就會發現到,這也是所謂「一切唯心造」的道理。比如說,休閒享樂的感受,使你意識到天的境界,自己就在天界;與人鬥爭的時刻,使你意識到阿修羅的境界,自己就是阿修羅;生出分別善惡、分別苦樂時,你意識到人的境界;愚痴的行為,意識畜牲的境界;貪得無厭,意識餓鬼的境界;憂悲、苦惱、病痛,意識地獄的境界。根根本本自己就常常在六道中打滾。因此,八萬四千種的眾生都隱藏在我們的心中。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其實就是度自己。所以修持觀自在菩薩法門的人是向內觀,不是向外求。
說實在的話,修行菩薩行,要能度自己心中的眾生,才能同時度外邊的眾生。想想看,我們發心修學佛法,是不是因為高僧大德的繼佛慧命,作人天師表,啟發了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當我們因此而發心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包括親人與朋友,也會受到感染,也一起發心修學。這就是度人度己,度己度人。
我們每天晚課放蒙山時,乃至每次法會放生時,都會唸四弘誓願,這除了唸給眾生聽,也是唸給自己聽,讓自己常常發四弘誓願。這叫做以身作則。如果自己沒有度脫自己心中的八萬四千種眾生的思想,只叫外邊的八萬四千種眾生去度脫,叫他們了生脫死,外邊的八萬四千種眾生會不明白我們唸些什麼。這叫做自己糊塗,聽你唸四弘誓願的眾生也糊塗。
行持五戒十善是行持「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開始。我相信,若能把上人教導的「六大宗旨」行持好,必能漸漸的把自己心中的六道眾生一個一個度脫,一步步的走在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的道路上。
什麼叫做自己心中的眾生沒有度脫?比如說,當老師看到學生不聽話時,就發起脾氣來。當孩子功課沒學好,考試不及格時,做父母的就發起脾氣來。當自己掉了一百塊錢,就傷心的哭了。當晚上夢到惡魔妖怪時,就不敢睡覺了。當頑皮的孩子惡作劇時,就追著孩子要打。當在家人與出家人意見不和時,就互相吵嘴。從生活中的小節,可以看出每個人的修養與度自性眾生的功夫。
(2)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因為有八萬四千種眾生在心中,就生出了八萬四千種煩惱。一個煩惱生出一個眾生相,一種眾生有一種煩惱的樣子。斷除煩惱與度眾生是一樣的。度眾生就是斷除煩惱。
煩惱無形,隱藏在心中,外人看不到,自己也不知曉。當煩惱干擾這個心時,心就不平靜,就亂動了。煩惱心動,就釋放出種種的脾氣,引起種種貪瞋癡的行為。或追求慾望,或追求歡樂,或妒忌障礙,或陰謀鬼計,或做傷天害理的事等等,一切的愛與恨,善與惡,苦與樂,都與煩惱有關。
人不只是四大不調才會生病。煩惱收在心中也會毒害身體,生出各種各樣的古怪病。所以貪瞋癡被稱為三毒,能毒害身心。釋放出去會毒害其他的人。
貪瞋癡是無明煩惱的根本,引起煩惱是因緣果報的錯綜關係,無始無終。煩惱心在作怪,會使修行的人糊塗,看不破,放不下,乃至造更多的惡業。
人如果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各種各樣的追求,財色名食睡,乃至各種各樣的執著,是不能斷煩惱的。要斷煩惱就要斷相繼業。吃苦了苦,能斷煩惱。知足寡欲,止惡防非,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等等,能遠離煩惱。如果智慧打開了,有能力看破放下,斷各種執著,才能斷煩惱。大家互相勉勵吧!
(3) 法門無量誓願學
中醫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及陰陽調和的理論對症下藥醫病。從佛法的角度,八萬四千種眾生相對要以八萬四千種法門救度,每一種眾生以相應對的法門度脫。「法門無量誓願學」為的是對症下藥。
醫學中有一種藥治多種病及多種藥治一種病的療法。佛法亦復如是。精明能幹的醫師,對藥物治病,對病理,病徵,診斷病情等等,了解徹透,所以能藥到病除,使病人恢復健康。諸佛菩薩有如精明能幹的醫師,或以一種藥治多種病,或以多種藥治一種病的種種法門,救度治理八萬四千種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學佛的人,如果誠心想救度治理自己心中的八萬四千種眾生,必須虛心向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學習。
不過,大德們教導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叫自己貪多,用有限的生命去把無量無數的法門都學上來。更重要的是一門深入。因為各個法門是融會貫通的,當自性中的無量智慧被啟開時,一個個的煩惱就能了斷,一個個的眾生就會度脫。
(4)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上人說過,如果修學佛法,唸經唸咒等等是為了修福報,那是沒有出息的。福報享完,或墮落地獄時,將後悔莫及。修學佛法應該為了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倒駕慈行,救度眾生。上人以身作則,發了十八大願,行持菩薩道,行持四弘誓願,願度脫一切與他有緣的眾生,只要還有一個沒有成佛,他也不願成佛。
佛道是四解脫道最高無上的,所謂三覺圓,萬德備。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行持菩薩行的四弘誓願而成就三覺圓,萬德備。
總而言之,上人及諸佛菩薩教導我們,行持四弘誓願必須從自己下手,時時刻刻的行持,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惡小而為之。不管是在家出家,自己要努力,做個好榜樣,才能度己度人,度人度己。不知有多少與你有緣的眾生在等著你,跟隨你的好榜樣。大家互相勉勵吧。
 

Wednesday, October 21, 2015

關聖帝君大解冤經


明聖真經的應驗及護祐


明聖真經的應驗及護祐


海濤法師開示 關公轉世的故事 4


海濤法師開示 關公轉世的故事 4


上妙下蓮老和尚-法身常在


上妙下蓮老和尚簡介


上妙下蓮老和尚簡介


第二屆佛童學佛營-忍辱班表演-念佛好


靈巖梵唄-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六度彌陀 (沙彌師父恭念)-加長版


靈巖梵唄-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六度彌陀 (沙彌師父恭念)-加長版


靈巖梵唄-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六度彌陀 (沙彌師父恭念)-加長版


靈巖梵唄-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六度彌陀 (沙彌師父恭念)-加長版


Friday, August 7, 2015

普贤行愿品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輪。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輪者。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輪。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輪,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 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亦皆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悉皆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得,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啗肉,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羣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輪。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輪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茶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密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 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 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 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輪 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服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离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服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輪 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赞 普贤行愿功德周圆普普资恩有利人天 福寿广增延灭罪无边同愿礼金仙 南无普贤菩摩诃萨 三称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Monday, August 3, 2015

六波罗蜜为佛教用语

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邪见)。
 
此六度可度我们的烦恼,同时也能度众生,所以它被称为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六波罗蜜是古印度话(parami),意思是度到彼岸;
 
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
 
一旦游到岸边,登上陆地就安全、安稳,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所以称为度到彼岸。
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就是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称为波罗蜜。发菩提心者,必须修种种的六度万行,以完成他成佛之愿。
 
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一檀波罗蜜 二尸罗波罗蜜 三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波罗蜜 六般若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就是羼提波罗蜜 羼提。
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
 
一者生忍。二者法忍。
 
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能忍不著。不生憍逸。
 
二于嗔骂打害中。能忍不生嗔恨怨恼。是为生忍。云何法忍。
 
法忍有二种。一者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二心法。谓嗔恚忧愁疑淫欲憍慢诸邪见等。
 
菩萨于此二法。能忍不动。是名法忍。菩萨以质直清净心。
 
修此二忍。为羼提。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住羼提中。能具修五种心。是时羼提。名波罗蜜。
 
何等为五。一知忍实相。虽不得能忍之心所辱之事。而随对生法二种所辱之境。心能安忍不动余四心类如檀中分别。
 
菩萨若能具足。修此五种心随所忍事。
 
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修忍。名为行羼提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羼提波罗蜜。具足成就

--------------------------------------------------------------------

忍辱仙人的故事

过去,有一位国王带领许多妃嫔、宫女到郊外游戏打猎。途中,国王追逐野兔走远了,妃嫔们于是在树林中等候。
妃嫔们看到一位修道者正在林中沈思,于是向他请教。国王回来之后,责备她们与陌生人说话。
“我不过是指导她们学习忍辱的精神而已。”修道人安详地回答。
“哈哈!你自命为忍辱的人吗?我倒要试试你的忍辱修养。”说著,他挥剑,将修道者的手臂斩断。
“现在,你该愤恨了吧!”国王得意地说著。
修道者虽然痛苦,仍然和缓地看著他,回答:“我不愤恨。怀恨只有冤冤相报。将来我成道后,一定要来度化你,以了结这段业缘。”
容忍,宽恕在他的神态中表露无遗。国王感动极了,跪在地上,深深忏悔。
修道者以德报怨的精神,充分完成忍辱的修养。
这位忍辱仙人,正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